【会议报告】硅碳负极颗粒碳包覆率的NMR快速检测方法

硅负极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远好于石墨,但是硅负极的膨胀系数大(~300%),且循环寿命低。为了解决硅负极导电性差、膨胀系数高、循环性能差等问题,业内发展了碳包覆技术。以美国Group14 Technologies开发的硅碳负极材料为例, 其旗舰产品SCC55已经能完全取代石墨,比石墨负极能量密度提高...

全固态电池的“黄金搭档”:硅基负极

无线设备、电动汽车、5G技术等方向的发展,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商用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遇到瓶颈,难以满足新的电池应用场景对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需求。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下的高安全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全固态...

CVD硅碳负极产业化,“铲子”很关键!

新型CVD法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性能不仅取决于原料的选择与优化,沉积设备的关键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沉积设备的核心参数(如温度场均匀性、气流分布特性、压力控制精度等)直接影响材料沉积的均匀性、重复性及工艺安全性。此外,设备的单次沉积容量和连续生产能力是决定其产业化可行性的关键指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生...

量产!!!中国首条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量产线正式落地!

6月18日,瑞固新材“破壁•共生——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工厂投产点火仪式”成功在浙江衢州龙游生产基地举办,中国首条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量产线正式落地!瑞固新材董事长王粲冲表示:在龙游政府的大力扶持、各方股东的战略信任以及瑞固团队的技术攻坚下,目前一期百吨级产线正式进入投产阶段,二期千吨级产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

聚焦固态电池,德尔股份成立子公司

6月16日,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尔股份)在浙江湖州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德迩新能源技术(湖州)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并正式成立。据悉,5月30日,德尔股份就项目落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签订了相关《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斥资约3亿元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德尔股份...

纳米硅:我变小了,也变强了

硅是地球表面含量第二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氧。其储量丰富且成本低廉的特性,使其成为最易获取的无机材料之一。在当代技术发展中,纳米化可以显著改善硅的多种性能,使其在硅基负极材料、光伏电池、发光、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什么是纳米硅?纳米硅指的是大小为纳米级别的硅颗粒。纳米硅粉具有纯度高,粒径小,...

【会议报告】电化学储能无定形炭材料结构调控及技术开发

中国粉体网讯 炭材料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新能源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高性能炭材料需求激增,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在众多炭材料中,根据石墨化难易程度和微观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石墨和无定形碳两大类。其中,...

【会议报告】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微结构—应力耦合关系研究

硅因其室温下3579mAh g-1的高理论容量,大约0.4V vs Li+/Li的合理氧化还原电位和丰富的自然存储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然而,伴随硅锂化过程中体积急剧变化引起的应力,导致了一系列的活性材料自身及其与集流体、粘结剂的机械故障,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硅负极在重...

【会议报告】高性能微纳结构硅碳杂化材料可控构筑及界面调控

硅负极材料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3579mAh g-1)、适宜的工作电位(~0.4 V vs. Li+/Li)以及丰富的自然储量,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硅基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导致电极材料粉化、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反复破裂与...

【会议报告】锂电池负极材料进展与双重改性策略提高硅碳负极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在向着高比容量方向发展,负极材料正经历着从传统石墨到新型复合材料的演进。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第一代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的容量居中,稳定性好,是当前主流的负极材料。但石墨负极材料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反复的充放电循环,石墨负极会经历体积膨胀和锂离子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