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良院士领衔!固态电池省重点实验室获批

6月3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4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由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工学部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领衔申报的“全省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据悉,实验室由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牵头,联合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和...

【会议报告】低成本高性能沥青基硅碳用多孔碳材料的开发

沥青基碳源作为碳材料的原料,来源广泛、批次一致性高且廉价,可作为碳材料的极具潜力原料。多孔碳主流原材料沥青基多孔碳(占比约55%):贝特瑞、杉杉股份采用石油焦或煤沥青为原料,通过高温碳化与活化工艺,比表面积(BET)达1500-2000 m2/g,孔隙率>80%。 生物质基多孔碳(占比30%):璞...

总投资3亿元!四川万邦高纯硫化锂项目备案,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

近日,由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万邦)投资建设的年产200吨高纯硫化锂示范线项目已在相关部门完成备案,正式落地开工。项目依托四川宇能锂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选址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计划于2025年12月建成投产。据悉,项目总投资3亿元,生产研发将租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

【会议报告】硅基负极材料结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硅负极具有3579mAh g-1的高理论比容量,但在锂化/去锂化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约300%)会导致材料结构破坏,表现出低功率密度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硅电极表面上的SEI脆弱且不稳定,无法承受巨大体积变化,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破坏和重构。纳米化的硅虽然提高了离子传输性能,但较大比表面积和加剧...

【会议报告】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长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虹新材料)坚持技术创新,提出理论指导、工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协同研发思路,成功开发出“化学研磨”“原位多级包覆”及“产品高效应用”等核心技术,并重点布局了1200到2000mAh/g容量规格的纳米硅碳产品。其中,“化学研磨”技术可使...

【会议报告】全固态电池硅基负极的开发思考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正面临产业化发展难点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破解难题,是中国锂电池产业、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持续领先全球的关键。其中,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上,硅基负极材料因具有比容量高、原料价格低廉及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固态电池中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硅体...

3亿元!德尔股份固态电池项目签约

5月30日,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尔股份)就项目落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签订了相关《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斥资约3亿元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据悉,德尔股份此次精准锚定新能源相关核心赛道,深度切入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领域。固态电池项目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中试线...

订单激增、产能扩张!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

2025年,磷酸铁锂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火爆行情。在动力电池领域,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数据,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累计同比增长52.8%。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0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88.0%。在储能领域,...

半年累计订单超270亿元!龙蟠科技再获50亿元磷酸铁锂大单

6月3日,龙蟠科技发布公告,控股孙公司LBMNEWENERGY(AP)PTE.LTD.(简称“锂源(亚太)”)与EveEnergyMalaysiaSdn.Bhd.(简称“EveEnergy”)签署《生产定价协议》,预计自2026至2030年间向EveEnergy及其关联企业销售15.2万吨磷酸铁锂正...

高压实磷酸铁锂火热,又一企业布局

随着新能源车和储能市场的爆发,磷酸铁锂电池因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势持续渗透。而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6g/cm³)凭借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成为提升电池续航的关键材料,备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青睐。据国金证券预测,2025年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需求、供给分别为73万吨、78万吨,供需整体...